案例:在“比较”中闪耀智慧(江燕文)
——指导学生学会比较的案例研究
延河中学政史地组
江燕文
2010.6
我校新三年规划中提出了“智慧地教、成功地学、和谐地成长”的办学理念,其中“成功地学”的含义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成功学习的方法等。围绕学校的新三年规划,学校又确定了《初中学生自主性学习指导策略的案例研究》为学校核心课题。作为学校的一个基层备课组,我们地理组也承担了子课题的研究任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学习和更新理念,让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地理这门学科虽说是小学科,但各种地理概念、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分布特点纷繁而复杂,各种各样的图、表数不胜数,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完全的复习和掌握,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针对这届初一学生平时课堂上说的多、写的少、回家复习更是艰难(即回答问题积极踊跃,但往往不爱动笔记录)的这一特性,我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推敲,并借鉴以往的教学经验,重新修正了地理备课组子课题研究项目:《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自主学习的案例研究》,并把规定动作设置为比较法的学习和运用,并以此为目标展开为期一个多月的课题和学生复习双攻略。在这里我所指的复习不仅仅是对学过的知识的简单重复和温习,而是对知识的组织、再认识、再深化。复习时应能体现知识内部之间的本质联系,使学生提高对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本知识的新认识。复习过
众所周知,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现象,有的是形状与结构相似,有的是功能与作用相似,有的是单元与层次相似,有的是原因与结果相似等等,这就具备了进行比较的必要前提。因此,我抓住有些客观事物相似易混的特点,从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类比想象能力,从而达到“成功地学”这一目的。
“五带”和“温度带”是每年考试的必考题,但学生往往对五带和温度带的概念理解有偏差,常常张冠李戴,失分率较高。在进行“五带”这一知识点复习时,我就先从学生容易把“五带”和“温度带”搞混的名称入手,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进行复习的实录片段:
我提问:“五带是指哪五个带?温度带又分为哪几个温度带?”“五带有热带、北温带、亚热带、南温带、寒温带;温度带有热带、亚热带、青藏高寒区等”很快,学生给出了答案,但学生却犯了典型错误,因为他把五带和温度带混为一谈。在这种情况下,我并不急着去纠正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答案,很快学生从相关图册上找到了温度带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一个青藏高寒区,而五带在现成的图上并没有直接的答案。而那些平时认真做笔记的同学则翻开图册笔记,他们正确报出了五带的名称。于是我让他们进一步思考:“五带和温度带的划分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都有热带?”学生们经过短暂的回忆和思考得出结论:“五带和温度带都和太阳获得光热的多少有关,五带是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四条重要纬线来划分的,南北半球以赤道作对称分布。而温度带并不是以这四条纬线来划分的。”我进一步追问:“温度带是以什么来划分的?为什么在我国还有一个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寒区?”看到学生们一时回答不上来,我缓缓的吐出了四个字:“活动积温”。他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在学习《气温分布》这一课时,他们对农作物的一年熟制曾热烈的讨论过。在我国,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划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寒区。很快我又顺藤摸瓜,把五带中关于哪一条纬线划分哪两个热量带,五带中各带有什么鲜明的特点,做了绕口令式开小火车的传递,做到了对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在温度带的复习环节,我把城市、省级行政区、地形区等地理事物放置其中,让学生说出该地理名称属于哪个温度带,以开小火车的方式快速播报、反复强化呈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搞懂、掌握。在此基础上,我把与五带相关的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变化规律和特点也做了提炼,由我播报上句,学生接下句的方法,并联系今年世界杯在南非举行的热点话题,设计情境:假如届时上海组织旅游团队去南非看世界杯足球比赛,请学生判断6月份的南非所处的季节和五带的位置,我数一二三,请学生同时分左右手表决,左手代表夏季,右手代表冬季(由于南非地处南半球,只有少部分学生判断出是冬季),大部分学生还是惯性思维,回答是夏季。通过分析情境热点话题,我把学生的思维扩展到南北半球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地理现象也存在相反的特征,归纳、比较出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热量差异和南北极圈内所看到相反的地理现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比较,学生们的印象大大加深了。
在课堂上,我把两个分别属于六年级的“五带”知识点和七年级的“温度带”知识点“混为一谈”。利用学生的常犯的错误索性将错就错,进行顺藤摸瓜式的比较和盘点,使学生搞清了这两个概念在来龙去脉上的不同和存在的显著差异,并对其涉及的相应知识点予以拓展和迁移,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事例中,通过比较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认清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复习课上,我会较多的采用地图比较法、表格比较法、图像比较法,进行直观教学,如: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气候类型的判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较、黄河长江特点的分析等等。有时也采用语言的比较法,通过语言或文字对不同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联系与区别进行表述。总之,地球上的一切地理事物或现象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着的,有些复杂的关系不容易阐述,而运用比较法则能花较少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比较法”这一规定动作,经常组织和实施一定量的教学内容,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完善,修正自己的教学策略。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逐渐摸索出在进行比较法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运用比较法时,老师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2.被比较的内容应该是同类或相近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切不可把无任何共性的两种或多种事物和现象随意加以比较,否则,将适得其反。
3.在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选择与运用各种比较的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使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总之,通过课题引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和科研同步走,让学生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感受比较法的教学方法,提高思维和分析的能力,提高读图的技能。学会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让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