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发展  >  正文

听课月活动案例:《周处》教学设计及反思(顾毅贞老师)

作者:  时间:2010年10月09日
《周    处》(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和教后反思
初一(3)班 语文 顾毅贞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把握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与情节变化。
2、能力目标:能从课文中找出“一词多义”的文言实词;列举与周处有着相似成长经历的历史人物故事。
3、情感目标:从周处的成长中体会“人只要有志向,有决心,浪子也能回头”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并从课文中找出“一词多义”的文言实词。
2、把握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与情节变化。
教学难点:
1、从周处的成长中体会“人只要有志向,有决心,浪子也能回头”的道理。
2、 列举与周处有着相似成长经历的历史人物故事。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 学生活动
教学环节及估时:
1、 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关注下列字音:少、横、说、冀、数、蹉跎、朝、彰)。
2、 检查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熟悉程度。
3、 积累四字词语。 朗读:齐读;个别读(教师选定学号)
教学过程:
1、复述:语言表达要求生动有趣。(10’)
2、积累:
(1)从刚才“复述”的同学口中找到若干个运用巧妙的四字词语。
(2)在《周处》这篇文言课文中,出现了很多“一词多义”的文言词,请大家一起找一找。 自行梳理、完成笔记:
患 为乡里所患(祸害)
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心)
谓 义兴人谓为三横(称)
乡里皆谓已死(认为)
或 或说处杀虎斩蛟(有人)
蛟或浮或没(有时)
为 为乡里所患(被)
终为忠臣(成为)
与 处与之俱(和)
借旁近与之(给)《伤仲永》
具 具以情告(详细)
未尝识书具(工具)《伤仲永》
名 何忧令名不彰邪(名声)
并自为其名(名字)《伤仲永》 一词多义(10’)
3、提问:人生哲理提炼(10’)
(1)故事中周处有着怎样的“前后变化”?
(2) 周处转变的原因有哪些?
(3) 周处的转变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到文中找答案。
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有自改意→寻二陆 {①古人贵朝闻夕死②且人患志之不立→终为忠臣
道理:人只要有志向,有决心,浪子也能回头。
4、拓展(5’)
提问:列举与周处有着相似成长经历的历史人物故事?
回答:李白“铁杵磨针”的故事
学习半途而废→老婆婆的话(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心有感触→学有所成
积累文言小短文: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作业:完成带点字解释。 按要求完成积累及作业。 积累作业布置(5’)

二、教学后记:
1、 从学生复述情况来看,逐步掌握了讲故事的技巧(之前已有“小儿垂钓”“伤仲永”的2次练习经验),部分情节通过自我加工,变得更加生动起来。其余同学也养成了聆听的好习惯,并能从同学的复述中找出使用得当的四字词语,完成积累。
2、 在“一词多义”环节中,学生能较熟练地从本课、本单元的古文当中寻找到答案,如果他们还能回顾预备年级时学到的内容,拿来比较,会发现更多的“一词多义”的答案。我想,这一点可以在以后的复习卷中加以弥补。
3、 周处的故事,其实就是“成长的故事”,它的情节安排,可以作为范例,指导学生的写作练习。
 
分享到: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上海市延河中学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新村路99号 电话:021-56072227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30809号-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