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教研  >  正文

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突显学科德育价值

作者:校办  时间:2020年12月08日

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突显学科德育价值

2020124日上午,上海市立德树人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工作室(二期 初中)的一节课例展示活动在延河中学顺利进行。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普陀区高中数学教研员陈兴义老师、上海市HPM工作室的部分学员老师以及华师大HPM研究生团队一同观摩了我校孙洲老师《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课例展示,并且进行了深度的教学研讨。

      首先,作为上海市HPM工作室的成员,孙洲老师进行了七年级第一学期《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课例展示。孙老师在HPM的视角下,带领学生了解了分式方程的历史以及增根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历史,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了解了知识的发生及发展的过程,感悟到数学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意识到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数学家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在自己的学习中能够保持学习的动力和探究的精神。

      接下来的课例研讨环节,工作室部分老师首先进行点评,他们对孙老师的教学设计十分认同,并且对数学史的自然融入表示赞赏,认为受益颇多;其次华东师大的研究生们也轮流从自己所学的专业角度出发,结合孙老师的课例提出一些问题,孙老师也一一对他们进行了解答。学校聘请的指导专家杨明华老师也对这节课发表的自己的看法,杨老师最大的感触就是,数学史在这节课堂上融入使“课堂变厚了,人文知识增加了”。随后普陀区高中教研员陈兴义老师从教学的几个环节给出详尽的点评,充分肯定了孙老师的教学设计以及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有关“增根”问题,当场引发了在座老师的激烈探讨。最后华东师范大学汪晓勤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在肯定孙老师这节课成功之处的同时,也提出了“教学的为什么?逻辑的为什么?历史的为什么?”这样的思考,让工作室的老师意识到教学之路的无止尽,学术钻研的无止尽,提升自身素养的无止尽!一同参与研讨活动的延河中学余勇波副校长对上海市HPM工作室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表示感谢,也希望更多延河的老师能够参与到课例研究中去,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升。

      将近4个小时的活动让老师们都意犹未尽,大家都希望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能通过数学史的融入,体现更多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