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凸显创意特色,推进课堂增值

作者:  时间:2010年11月30日
                                                                            ——七一中学观课有感

初二年级英语备课组  王斯依

创意是教育的活力和生命力,创新教育是学生素质培养的载体。之前也听说过七一中学倡导“创意教育”,但“创意教育”的理念究竟如何融入到课堂中,还真缺少一些经验。恰巧利用上周四上午教学观摩的契机,抱着学习的目的,我和几位老师一同去七一中学听了三节课,也恰好是具有代表性的六、七、八年级的语、数、外学科。虽然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级有所差异,但其共性的特点——即通过实施创意教育来推进课堂增值的教学理念,体现的是相当清晰的。

一、《因式分解复习》——如何最大程度实现复习课的价值与魅力?

第一节课,是黄瑛老师的《因式分解复习》。这节课黄瑛老师是以练习的方式来复习有关内容的。以往开设公开课,老师们总是对新授课的研究格外青睐。讲到复习课,总觉得很难上出什么新花样。老师的这节课的创意和亮点在于,整堂课老师让学生通过练习,自己来总结和归纳因式分解的概念,方法,注意点等分析;她特别强调了知识梳理的方法和过程,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真正体现了老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此外,老师对于练习选择的把握上做的很充分。她给出的习题量不多,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每一道题都对应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给学生减负,不如先从课堂中体现。如何通过一道题,发现一个点,解决一类题,真是一个不小的课题。在课堂中,“精讲多练”是老师们不需要动脑的教学策略,但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是需要时间的,其认知过程是有规律的。若我们还沉迷于“多练”,甚至搞“题海战术”的陈旧观念里,其后果只可能是消耗了学生的时间,更可怕是背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愉悦性。而学习的愉悦性,又往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

最后一道开放性练习——即任取卡片,添上正负号组成可以进行因式分解的多项式,我认为设计也是别具匠心。从自己做题到最后自己出题,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无形中让学生领悟到什么是开放与多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创造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是的,我们需要培养的不是只会解题的高手。知识技能只是载体,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智慧的学习者,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这节课让我感受到,复习课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好的复习课同样可以精彩!

二、《云雀》——如何在“品味文字”的过程中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作用

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较高,他们乐于表达,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品味文字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象征手法理解也是难点之一。根据这样的学情分析,老师将整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定位为“品味文字”,学习将动植物人格化的写作方法,更关注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凸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设计。在导入环节,通过欣赏欢快的笛子名曲《云雀》与展示云雀貌不惊人的图片,两者形成强烈反差,学生大呼失望,却又激起了继续了解云雀的欲望,并为后文赞美云雀“歌唱希望”、强调“法兰西的乐观精神”做好铺垫。最后,学生通过注音、圈画、讨论,进一步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整堂课中,老师特别关注“品味文字”的过程和作用。而“品味文字”最基本的实施方式即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课堂上几个小细节,我觉得值得一提。一是老师第一次在Kiss The Rain的背景音乐下范读完课文后,孩子们不约而同的为老师鼓起了掌。老师微笑着说:“谢谢!”整个画面是孩子们认真倾听并沉浸于文本后的自然流露,很温馨,另人感动。此外,班级的不少孩子也爱朗诵,朗读起来还相当有感情,而其他孩子呢,也都在静静的听着,思考着,品味着,这体现了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和欣赏。我想,对于孩子朗读习惯的培养,一定不是这一节课的作秀,相信这位老师在平时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并强调该如何品味文字,尊重他人。

学生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培养,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见效也较慢,但倘若我们一点点地去做,去行动,去反思,那一定是会有效果的,而这种效果正体现在学生增强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能力上。

三、《The Funny Side of Police Work》——如何提高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生动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简单的来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第三节老师的英语课,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即以问题引导话题,以情景创设贯穿整堂课的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形式上,本堂课的特点在于“多任务”:有role-play, guessing game, correct mistakes, rearrange the storyfinish the diary等。此外,开放性问题设计非常合理,如:How should the man deal with the sweater? How should the man explain to his wife? Why did the police find the robber so quickly? 这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所帮助。

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刻意去制造些什么,要体现“情境创设”真正的价值,教师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也要符合学生其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因此,在创设情境的同时,我们有必要问自己:学生的能力、素质、思维是否会因为情境的创设得到提升?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否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教育的目标在于激活和开发人的潜能。以往我们总是感叹学生的思路不够“活”,但我们却很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有否关注“创意教育”。七一中学近年来将“实施创意教育”发展为学校规划中的特色和亮点,实际也是一种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及有效教学探索中的尝试。这三节课另我感受到很多惊喜和触动,比如学生经历的“头脑风暴”、教师对于学生兴趣和思维的培养以及师生间“尊重”、“民主”的教学氛围。相比之下,感觉自己在教学中少了一份创意。从这点来讲,这对于我们都是有所启发和借鉴的。当然,要将“创意教育”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自觉行动,这需要一个过程。尽管不容易,但我们必须做出改变,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规划我们的课堂,调整好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从而追求教育教学的有效增值。

 

2010111

 

 

 

 

 

 

 

 

 

 

 

 

分享到: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上海市延河中学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新村路99号 电话:021-56072227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30809号-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