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推进实践课程建设 优化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  时间:2010年05月20日
 

推进实践课程建设 优化教师专业发展

上海市延河中学

 

一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价值取向的学校,严格意义上来说,一定是一所同时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学校,课程的实施,教学活动的组织,人格和道德的健全,在学校里与学生发展有关的一切,无一不是在教师的影响下进行的。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也就是一所学校走向能够提供优质教育的进程。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1、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是一个发展共同体的关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关键和核心,只有通过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更好地发展才有基础,学校的发展才有依托。

    2、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主要可以概括为: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实践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后者是学科知识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也是一种知识“合金”,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所特有的知识,更是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核心。这种知识的获得,不仅仅依靠教师的经验积累,而依靠有目的的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师培养过程中用反思性实践范式去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专业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所建立的机制、所采用的载体应当紧紧围绕我们的目的,即实现教师实践知识的不断丰富来进行,聚焦教师的反思性实践,搭建让教师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的平台。

4、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活动应当嵌入教师的日常工作,通过整合使之成为教师工作的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活动不是单列的一个新内容,而应当将其落实在日常工作中,与教研活动、备课活动、听课、评课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限定性制度和激励性制度予以保障,其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使教师的反思性实践成为工作的组成部分。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近几年来,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紧紧围绕基础性实践课程建设这一载体,通过管理、评价、激励机制的配套完善,推进实践课程建设,优化教师专业发展。

对教师的专业实践活动进行课程开发,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以及课程管理、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避免了教师培训活动的零散化、随意化和无序的自然状态,使教师的专业实践活动目的清晰,指向明确,和学校的发展要求相互一致,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学生发展的过程优化紧密联系。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作为基础平台,结合其他的配套体制、机制、环境、条件等,才能够更有效地推动教师走向反思性实践,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以下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积极进行组织落实,关注专业发展导向,引导教师聚焦专业。

学校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放在课程建设上,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延河中学“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学校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由分管师训副校长、教学教导、师训专管员、政工教导、科研室副主任以及人事干部组成。

实践课程的设计和组织,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围绕着“专业”二字展开,教师的专业到底是什么?教师所具备的本学科相关知识是专业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教师专业的核心,教师的专业核心是与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得以有效进行相关联的知识,即实践知识。这是一种特有知识,这种特有知识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化和表现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使教学内容适合于不同情况学生的能力,关注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特有知识的发展,就是学校的专业发展导向。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教的进程和学的进程有机地交织在一起,面对几十个不同基础和学力的学生,教师如何加工和呈现知识,如何实施课堂组织,如何获得反馈信息,如何关注不同个性的学生,备课、作业、命题、讲评、提问,每一个教学的具体环节,都涉及到大量的实践性知识,关注教师这些知识的丰富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而学校搭建课程平台,其专业发展导向正是引导教师关注自身实践性知识的不断持续发展。

在我们学校的实践课程设计中,我们关注: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如何评价一堂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进行课堂组织?这些教师工作的具体环节,正是教师专业所特有的领域,只有教师在教学反思和研究中有目的地积累了大量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二、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精心设计课程要素,引导教师聚焦实践。

    我校校本研修活动的关注点始终放在促进专业发展的实践活动上,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无法通过简单的传授为教师所掌握,它必须由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主动建构和生成,换句话说,它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学校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必须搭建好实践平台,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课程的各要素,使教师通过课程参与有效地聚焦实践。

以学校课堂教学领域的课程总科目《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优化》为例,三年来,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课改需要,设计了分段主题,即《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课堂教学的设计与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1、课程目标——聚焦实践能力,引导教师专业发展。

对实践课程目标的设定,我们关注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即教师通过实践课程形成和丰富哪一类实践知识。以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为例,它的课程学习目标为三点:

1)通过对“好课标准”的讨论活动,形成对二期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基本要素的把握能力;

2)通过组内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设计完成本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增强自我反思能力;

3)通过课例研究活动,修订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引导教师自觉按照好课标准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每一个课程目标都与教师的相应实践活动相联系,经过设计的课程目标起着明确的指向作用,让教师系统思考一节课的构成,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比较,开展反思性实践。

2、课程内容与活动——学习实践知识,促进教师专业体验。

    我校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以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为着眼点,关注教师某一教学领域的实践内容,如《课堂教学的设计与优化》科目,就是引导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制定、知识呈现方式选择、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等环节,作为要求教师开展研修的主要内容, 让教师不断通过实践反思,不断生成新的实践体验。

又如《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科目,我们要求教师围绕着建立教师期望、课堂语言组织、进行有效提问、提供及时反馈等内容开展研修。

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设计好每个阶段的研修主题与内容,使教师的实践研究活动形成系列,循序渐进,有助于教师实践研修过程中学习有具体内容、进步有专业标杆,使校本研修成为一种可持续的长效行为。

    学习活动方式上,我校每学期的课程方案设计和实施中都坚持以教研组、备课组的学习团队为基本组织,以教师课堂实践——团队相互听课、评课——教师反思感悟、行为跟进为基本学习活动方式, 为教师提供实践的经历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体验。

如:《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科目我们安排了:对好课标准进行讨论——设计自己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开展课例研究和课堂评价——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完成修改说明。最后一个环节,完成修订,也就是教师的反思性实践文本化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优化》科目我们安排了:观摩862优秀课例资源——跨校观课交流——完成一份课堂教学设计,组内讨论,集体诊断——同课异构课例研究活动——论坛交流活动。

《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科目我们安排了:课堂中师生交往的要素讨论——观课活动,关注师生交往中的可改进点——设计对课堂中师生交往某一方面的改进措施——课例研究活动——完成问题改进的案例。

以教研组为主要学习团队的教师行动教育,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实现团队互助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教研组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形成合作与共享氛围的活动载体,这种行动教育应该成为实践课程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和基本活动过程。

3、课程评价——关注实践提升,激励教师专业追求。

课程评价采用学分制管理,与全区“十一五”师训学分配套,我校主要采用了参与学分、成果学分、奖励学分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评价,对每位教师,参与了各类研修实践活动,获得参与学分;完成反思性实践成果,(案例及教学反思文本资料)获得相应的成果学分;在专业发展行活动中成效显著,获得奖励学分,并于学校各单项奖励挂钩。通过学分制管理,形成教师关注实践提升的机制,并通过激励性机制,激励教师的专业追求。

三、完善课程配套机制,强化实施过程管理,提供实践活动经历。

学校搭建课程平台的目的是使每一位教师能够关注反思性实践,不断持续地完善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基于这个目的,学校为课程的顺利实施要搭建相应的管理平台和配套机制,学校构建了相应的五大平台:

1、评价控制平台。学校将教师参与基础性实践课程研究与实践活动作为教师的基本工作任务,全面纳入年终考核体系,并采用档案袋管理的形式,重在教师的过程积累和积极参与;

2、专业引领平台。学校挖掘各种资源,形成学科专家和科研专家为主的指导团队,参与学科备课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并采用跨校集体备课,观摩学习等方式使教师走出校外,开展各种研修活动;

3、展示和交流平台。学校每年以说课、汇报课、研究课、展示课、论坛等多种形式搭建展示和交流平台,通过教师间的多种交流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组织方式上以全员参与为主,强调教师在参与过程中的反思和改进。

4、制度激励平台。学校先后设立了教学质量奖、课程开发奖、信息技术应用奖、科研项目奖,这些奖励制度都突出一个特点,即实行基准奖励,学校规定某一方面工作的过程和效果的基本标准,这个标准和学校基础性实践课程挂钩,重在教师的过程积累,达到标准学校即进行奖励。

5、信息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区网上教研平台和学校自建的教师工作评价系统、备课系统、听课评课系统、教师网上工作室等信息技术服务平台,鼓励教师通过电子网络平台展示教育研究成果和教学问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互助,同时,学会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基础,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执行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为办好普陀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打造和形成一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队伍,而深化学校校本研修制度,是形成这样一支教师队伍的必由之路。以实践课程的形式使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化,是尚在摸索之中的新生事物,延河中学作为先行校,以实践课程建设为抓手,为优化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我们的经验和做法还很不成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不当之处,请指正。

分享到: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上海市延河中学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新村路99号 电话:021-56072227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30809号-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