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班主任研修  >  正文

班集体和谐教育模式的内涵

作者:  时间:2007年03月23日

班集体和谐教育模式的内涵
    所谓“和谐教育”,就是以师生共同创造和谐积极的学校精神生活为中介,以构建和谐协调的教育要素关系为主题,以形式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为主线,以促进每个儿童个性和谐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班集体和谐教育模式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和谐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多种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自觉的主动活动创设一个友善、民主、平等、互相理解、互相进取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
一、构建少先队班集体和谐教育模式的过程。
1、 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和教育学生的巨大心理效能。
(1)加强沟通,互相理解。
   教育理解的实质就是要体谅、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欣赏学生,诚心诚意地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内心深入的宽容,对学生思维方式和特殊行为的宽容,对学生情感的宽容,通过多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消除学生对教师的心理恐惧,尊重学生的人格,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的观点,开展“我希望老师……”,“我想对老师说……”活动,激发学生的个异思想火花,注重个性发展。教师时刻对学生充满信心,通过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种鼓励的安慰,让学生能经常感受到老师的爱,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班集体中形成一种相互支持,充满爱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2)当好“导引者”角色    激发创新意识
    班主任是学生的“导引者”,在班级工作中我围绕班集体科研课题进行研究,把班集体里发生的一件件平凡具体的事当作一种科学来研究。
 ① 增强创新意识 发挥导引角色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有一双慧眼,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要有一颗细腻的感情丰富的心灵。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探索最切合学生实际、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班主任是班集体学生的指导者,一言一行都会为学生模仿。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首先要求自己时时刻刻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刻刻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表现在指导学生和学生一起设计、组织创新活动以外,还体现在处理班集体发生的事件的方法中。当出现一件偶发事件时,如果能找到既与众不同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方法,那是最有成效的。
② 集思广益    协作创新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创设了和谐、民主的,无话不谈、畅所欲言的轻松氛围。在和谐、欢快的气氛中,开展讨论、交流,产生思想观念的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就能设想出新颖的富有创意的活动主题。
    每周三的班集体新闻交流、新闻评论,学生们兴趣盎然。通过交流新闻评论、热点问题,例如:减负、环保、网吧的危害等等,学生的思路打开了,视野开阔了,社会责任心加强了。学生们经过观察、讨论,看到了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环保意识很薄弱:使用一次性木筷与餐具;浪费水资源;不善待野生的植物……学生们深深地感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便决定开展一次班集体活动。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经过商量,最终决定以全校师生家长为对象,以各种广告的形式向人们宣传环保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主要是学生们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收集了有关环保的公益广告、有关资料,自编自创童话,自编竞赛题,自己评论、创作广告,创造性地面向全体师生展示并宣传号召大家来保护环境。这个活动以环保为线索,将环保知识、文学艺术(指创造性地设计广告)、学科知识、思想教育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串联起来,这些知识的获得是学生主动探索的结果,学生的探索热情不断得到激发,创造潜能也就发挥出来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体验创造的喜悦,享受到了施展自己本领的快乐。
    创造活动的目的不简单在于一技之长或学到某些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发现和发掘每个班集体成员蕴含的丰富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以及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身、发展个性的自由天地,因此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学生的意见自然包含有孩子的意图,学生在活动中所体会出来的意图往往是儿童创造的开端,从新意图开始,形成新的设想、方案,经过他们自己的尝试性实践而获得创造性成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比自信心和自尊心更重要的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品尝成功的甜蜜,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建立自信,调整自己地行为。在活动中,学生具有更多主体性和自由度,给学生自我检察、自我调控、自我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有了这样的意识,学生才会真正成了班集体的主人。
 (3)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处理的于学生关系,还要驾驭教材和课堂活动方式,教师如果只教学生学,学生可能觉得乏味,那么学生是被动者,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把教材加工成富有吸引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共同讨论,学生主动去学,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
 2.指导交往合作.
    交往指的是作为班级中的学生,在共同生活中开展的体现价值判断的信息交流和互相影响的过程.交往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的心理需要,儿童通过交流知识、经验、意见和情感等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协调,进行通往探索增强班集体的活动和凝聚力.
 (1)分类对学生进行交往指导.
在实验中我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把学生分成几种类型进行交往指导:
 ①对失去朋友学生的指导。
    失去朋友被大家讨厌的学生,他们很淘气,经常被老师批评,不能参与集体游戏,他们之所以这样,大都要让其他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根据这些学生的能力和性格,我让他们负起一定的责任,请他们担任值日小队长,路长等,通过让他们担任工作,进行鼓励和肯定他们的进步,使这些学生能发挥作用。
 ②对“孤独”学生的指导。
    所谓“孤独”学生是指不出头露面的不出问题的一般孩子。他们都比较老实、沉默、做事认真、不善于找到伙伴玩耍,从表面看这部分同学乖巧、听话,实际上他们的心理蕴藏着问题。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进行主动接触,平时有意识地用手拍拍他的头,摸摸他的头,经常在一起谈心,把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利用活动课和课间跟他们一起做游戏;为他们挑一两名性格开朗,较能接受别人的同学作伙伴,上课同桌下课同玩,渐渐地把这些学生身上有一种得到老师和同学承认的稳定性,同学们交往积极了,相互建立起了友谊,性格活泼了。
 ③对不安静学生的指导。
    学生不安静,一定有原因。我们怀着“同情感”认真地调查、研究,然后用表扬、批评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并与学生一起研究如何养成安静的具体方法。
⑵指导学生掌握交往礼仪。

    在指导交往中,我们通过结合思品课、观看电视录象,让学生知道交往礼仪的要点:一要真诚大方,二要尊重对方。再进行交往言行的操练,例如通过小品表演等,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⑶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主题活动
    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没有活动便没有少先队。我们班集体结合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开展《畅想2008》、《我对张闻天爷爷说》、《谢谢你们——爸爸、妈妈!》、《我们班集体快乐多》、《“1”=“40”》……系列活动。我在设计活动时注意配合学生认知规律,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例如“今天我以五爱为荣,明天五爱以我为荣”主题班集体活动设计为:了解“五爱”(感知五爱奋斗过程)——感受“五爱”精神(激发情感体验)——赞美“五爱精神”(抒发情感体验)——学习“五爱”精神(联系实际导行)先让学生了解“五爱”的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勇于探索的精神,经过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后自然而然地抒发出对“五爱”精神的赞美,抒发自己作为五爱一名学生的自豪之情,最后联系实际指导今后的行动。
    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所创设的情境极富感染力,强化学生良好的道德体验,能引导大家集中精神解决,一两各全班性问题,根据主题和学学生特点采取多样形式,自编故事,自演小品、诗歌朗诵、自排舞蹈,能完成共同的任务,学生间互相配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与才能,使他们的组合发挥最佳效果,同时训练了学生的组织、配合、协调能力。学生在这种活动情境中,受到了各种信息的刺激使自己与情境所传递的信息相和谐,从而促进人格的不断完善,唤起学生心底的高尚情感,认识自己的价值。
⑷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生在班集体中人际关系处于什么地位,对个性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如果学生在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处于有利的地位,则班集体完全可以成为儿童个性潜移默化的施加影响的基本途径。
    我根据班级社会里每一个学生必定在其中占有一个或几个位置的特征,选准时机和场合恰当的帮助他们变化角色,或是大胆推荐表现自己,或是学会欣赏别人……让他们显示力量,发展特长,增强体会不同的感觉,从而树立初步正确评价他人与自我的意识。
 3.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⑴疏导学生心理困惑
    我们教育的对象大都是独生子女,德国儿科医生内特和俄国心理学家布隆期基分别从医学和个性心理学角度研究独生子女,得出了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的结论。小学生心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自我心理想法与实践生活自凝现象,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为此,我们设置了“悄悄话”本,让学生自由的问老师反映问题,老师了解学生,以知心朋友身份平等交谈,使学生感到老师亲切、可信赖,愿意倾吐自己的心理烦恼与焦虑,耐心听取教师的分析与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⑵增强耐挫力。
    小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我们教育学生在憧憬美好生活的同时,明确认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经过艰辛地付出才能得到的,遭遇挫折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如学习中遇到困难使他们对挫折有充分的认识,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学会冷静分析致挫的外因,提高对情绪的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
4.建立班集体精神。
班集体精神是培养健康的舆论的过程,实际上是提高集体及其成员思想觉悟的过程。
 ⑴从参与集体管理。
    开学初每个学生认真剖析,总结自己的优缺点。根据自己在集体中的情况进行竞选演说,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集体委和其他岗位的人选,同时采用轮换制,使人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无形中加强了监督力度,每个岗位的负责人都尽心尽力,以身做则地为班集体服务,增强了集体的向心力。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独立处理问题中增长自我管理的杆,运用民主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行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既切实可行又符合儿童特点及学校实际,是学生行为的指南。
⑵设立班集体论坛
    班级体建设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虽小,但他们有思想、有感情,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评判能力,一方面通过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及时了解班集体、学校、社会发生的新事,组织学生对班级、学校、社会、国际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评价个人,评论集体,通过讨论形成统一认识,提高学生对是非曲折的判断能力,有利于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另一方面我组织记者对班级好人好事及学校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专题采访、报道、评论、发布正面新闻,树立先进典型。结合学校创办省实验小学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校创办小,我该怎么办》的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要用“五爱”学生最美的语言,最美的行动为创实小添光彩;学生通过看新闻对《中国足球现状》、《全民增强环保意识》、《我看“9。11”事件》评论得头头是道,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评价意识。结合学校倡导为红十字会捐款,小记者及时对捐款的同学进行采访报道:你为什么要把零用钱捐出来?同学们倾吐了自己的心声:从小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有颗助人为乐的心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学生从“班集体论坛”中得到了“真”的启迪,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5.加强社会实践指导
    班集体辅导员通过仔细的观察,周密的思考,大力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公益活动),使学生进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开展争环保夏令营活动,参观“芦村污水处理厂”增强环保意识,带领学生走进社区,组织学生进行《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送去一份欢乐》、《争当一日小交警》等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促进学生个性社会话,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班集体集体充满生机。
三、实验取得成效:
1.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调查中100%的学生认为“老师喜欢我,我也爱老师”;91.7%的同学认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平等;78.7%的学生“喜欢和老师说心理话”,这里可看出和谐师生关系已初步形成,这是利于教师更直接的关心了解学生,掌握各种信息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民主的良好的风气初步形成。100%的同学认为,在选择班委和评选三好学生时班集体体现高度民主精神;83.3%的学生认为评定一个学生的品行时班内实行民主评议,72.3%的学生认为班级奋斗目标的提出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这告诉我们学生生活在“自己的集体”中,80.9%同学认为,“我在班集体中能畅所欲言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在平等、互尊、合作的环境中有序地、友好地、愉快地进行各种活动,增加了集体的凝聚力。
3.自学纪律已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87.2%的学生能自觉遵守班集体纪律,98%的学生认为同学们能自觉遵守课外活动纪律。任课老师对实验班的纪律也有较高评价:实验班同学接受快,课堂上举手发言热烈,气氛活跃,班班集体学习风气好。
 4.为集体增添荣誉是学生的奋斗目标。91.5%的学生认为在为校或班集体服务的岗位上工作很有劲 ;81%的学生经常想为他人集体多做好事;95.7%的学生认为班集体的集体活动很有意义。这肯定地告诉我们学生懂得集体交给的任务要认真负责地完成,学生能关心集体,为集体多做好事,努力为集体增添荣誉。
5.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初步确认。这告诉我们学生生活在“自己的集体”中是集体的小主人与集体溶为一体。

分享到: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上海市延河中学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新村路99号 电话:021-56072227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沪ICP备19030809号-1
22